首页 >> 香橙

退耕还林需要开启怎样的未来双歧卫矛

2022-07-29 08:30:27

退耕还林需要开启怎样的未来?

6月4日消息:退耕还林需要开启怎样的未来? ——中国院八位院士呼吁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

相关政策陆续到期,中国的退耕还林工程将走向何方?

自2010年以来,多省(区、市)发出呼吁,渴望政策延续。陕西省延安市提出,自掏腰包30亿元,启动新一轮退耕工作。延安的底气从何而来?

5月9日-12日,中国工程院8位院士驱车数百公里,实地调研宝塔区、志丹县、吴起县多处退耕地造林地块,找寻答案。

退耕还林由延安起步走向全国。14年来,全国有1.39亿亩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地的历史被改写,有1.24亿农村人口加速解决温饱问题。此间,争论也此起彼伏。退耕是否会影响粮食安全,还林还的是生态林还是经济林,是否要加大草场种植比例?这些问题一度左右政策的制定。

经过调查,方有发言权。在宝塔山下,8位院士呼吁:巩固退耕成果,增加新的退耕任务,以新一轮的退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,提高农民收入。

退耕是否影响粮食安全?

饿肚子的滋味不好受。在把耕地视作农民命根的中国,“退耕”二字稍显敏感。

在1.39亿亩原有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地已经成林的基础上,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启动,是否会触及18亿亩耕地红线,影响粮食安全?

这种担忧,似乎有一定道理,但经过科学的数据论证,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。

“25度以上的坡耕地,原本就不在18亿亩耕地里面,应该退。”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沈国舫说。

他认为,退耕退了很多地,但并不影响粮食的产量。我国的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,今年产量又直奔1.2万亿斤关口,肉蛋奶的产量也有所增加,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完全具备历史条件,退耕不会让人吃不饱饭。

李佩成院士对延安“治沟造地”等模式给予高度评价。他说,巩固退耕成果、封山育林,一个有效的做法就是:以退耕保整地、以整地保退耕。

尹伟伦院士说,无论是18亿亩还是更多,提高土壤质量、土地单产才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。他表示,粮食安全的确需要有一定的耕地数量作为保证,但这远不是全部,“要更加注重提高土地质量”。

戴景瑞院士也认为,科学处理耕地和退耕还林的关系,很有必要,在实施退耕还林过程中,要科学说明粮食生产状况,解除社会疑虑和担忧。

退耕后,还上的是什么?

退耕还林的初衷是,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、易造成土地沙化的耕地,有计划、分步骤地停止耕种,因地制宜地造林种草,恢复林草植被。

李佩成院士认为,退耕还林符合十八大报告提出的“建设美丽中国”的论述。他说,应该把退耕还林工作纳入到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,

来自国家林业局退耕办主任周鸿升的信息是:截至2012年底,退耕还林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了3个百分点,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明显减轻。

这些地区,恰恰都曾是我国生态治理的“硬骨头”。

院士们站位国家战略发展的全局,提出退耕还林应适度增加经济林的种植比例,提高草场的覆盖面积。

山仑院士认为,退耕还林应当以此主动寻求与经济发展的新的结合点,做好规划,最大限度规避单纯种植生态林可能出现的风险。

李坚院士说,退耕还林要适地适树、适地适草、草木结合,同时要规划好后续的林业产业发展,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食用菌、山野菜种植等林下经济,此外还可以发展生物质能源,提振退耕还林工程区的经济发展,各个区域还要确定不同的产业化主导方向。

周鸿升赞同院士们的观点。他表示,退耕还林也要结合产业发展,在坡耕地还林时发展木本粮油类的乡土树种,将是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的最大收获之一。

退耕地块是否有生产力?

山川秀美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。美丽中国,实质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家园的图景。

但是,假如退耕政策不能得到延续,就很有可能出现农民渴望致富,但缺乏推动力的局面。

尹伟伦院士表示,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,加大林业农业产业的和谐比值构建,对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发展,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。他很高兴看到,在延安等地,这一点成为当地政府和百姓的普遍共识,林地上初步形成了几项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业产业。

尽管其中的多数还未形成规模,但这毕竟是一个好的开始。

“退耕还林带动了林业产业的探索。”尹伟伦说。

与农民千百年来林地粗放经营的理念相碰撞,迸发出新的火花,是多位院士认为退耕还林给我国林业建设带来的最大改变之一。

荣庭昭院士提出,新一轮的退耕还林,新在哪里?他认为,退耕还林过后,通过合理开发,农、林业都要得到新的发展。

喻树迅院士表示,未来,其他地区的退耕还林不仅要发展自身产业,还要像延安那样,协调与城镇建设、农民生产方式转变等方面的关系。有关部门要提炼先进地区的经验,为我国的退耕还林发展形成范本。

骨通贴膏

月经紊乱如何调理

治疗肾阳不足的中成药有哪些

肾阳不足吃什么中成药

腱鞘炎是什么症状

友情链接